最好的教育,是春風化雨的浸潤;最美的聲音,是家校同頻的回響。秋已深,情漸濃,乘著十一月的風,我們走近學生家長,聆聽他們對孩子成長的欣慰之情。
在轉變中成長 良好的學校,培育了優(yōu)秀的學生;優(yōu)秀的學生,鑄就了學校的品牌,兩者是舟與槳的關系,誰也離不開誰,而在這個共同成長的過程中,相互成就。 孩子到泰華中學學習生活已兩月有余,從回家后的言談舉止就能感到孩子的成長變化,角色的轉變、思想的轉變、行為的轉變、責任的轉變,在這些轉變之中,做到了逐步完美成長。 角色的轉變最是讓人倍感欣慰。在很短的時間內(nèi),孩子就能明顯感到很好地實現(xiàn)了由初中生到高中階段的轉變,足見泰華中學良好的教育管理氛圍。初中階段孩子也是住校的,還擔任了三年的班長,但那個時候,作為父母還是說教得很多,各種提醒操心,總感覺他更像一個孩子。自從升入高中之后,改變的不僅是個子高了、塊頭大了,更像大人的樣子,言語中能聽得出,對高中階段學習重要性的認識,對為人處世的“老練”。 思想的轉變最是讓人刮目相看。國慶節(jié)在家休息的時候,孩子和我說,“到了該認真考慮是學文還是學理的時候了?!本瓦@句話,真的是讓我十分震驚,在我心目中,他還是一個孩子,當下對問題,卻已經(jīng)有了自己的思考??磥碓趯W校已經(jīng)有了對這個問題的討論與引導。孩子們都開始主動地思考自己的選擇了,真是讓人高興。有同齡人相互感染,有學校的正確引導,有對問題的自我考量,相信孩子們都會有適合自己的選擇。 行為的轉變最是讓人耳目一新。生日的那天,有一件事很是讓我感動。364班的班主任趙磊老師給我發(fā)來一張圖片,那張圖片上用鋼筆寫著“老爸生日快樂,工作順利,快樂父子倆”。雖然是生活中的細節(jié)小事,但能在這一時刻,收到兒子從學校發(fā)來的祝福,幸福感自是滿滿,馬上就保存了圖片,還在辦公室給同事們炫耀了一番。重陽節(jié)那天中午,孩子給我打電話問,“今天給我爺爺奶奶打電話了嗎?”以前回家休息,晚上都是讓人催促著睡覺,升入高中以后,開始自己按時規(guī)律作息。這些生活中的變化,有學校的教育引導之功。 責任的轉變最是讓人信心百倍。對孩子的教育,一方面是對知識的灌輸,更重要的是對孩子責任感的培育。對自己的事負責、擔得起家庭的責任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,這是教育的終極目標。孩子回家,總是愛給我講學校的事情。軍訓的時候,堅持不怕苦不怕累,代表班級上臺領了獎;說評比哪個班級晨讀得好,他就大聲地朗誦,以至于回了家,嗓子還是沙啞的等等。這些集體榮譽心的行為,都能讓人感覺到,孩子有了更多責任感,越來越好。 這些轉變,我想是發(fā)生在所有孩子身上的。這說明了泰華中學良好的學風、校風,說明了學校在教書育人上所付出的努力。在此,祝所有付出辛苦、努力的園丁們,工作順利。尤其是要感謝364班班主任趙磊老師,利用工作之余,他經(jīng)常在家長微信群中發(fā)一些教書育人的感悟,和家長討論如何抓好孩子們的學習,引導家長積極配合學校教育孩子;經(jīng)常發(fā)一些孩子生活學習的圖片,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們在學校的動態(tài),營造了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圍。 留得一頭白發(fā)在,育得桃李滿天下!謝謝你們。 ——高一年級A部364班 尤子天家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