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024-2025學年全國中學生地球科學奧林匹克競賽決賽中,我校毛辰宇、胡子奧兩位同學憑借扎實的學科素養(yǎng)和出色的綜合能力,從全國眾多優(yōu)秀選手中脫穎而出,斬獲銅牌!這不僅是對其地理知識與實踐能力的肯定,也展現(xiàn)了對地球科學的熱愛與探索精神。
全國中學生地球科學奧林匹克競賽是經教育部審批,由中國科學技術協(xié)會主管,中國地震學會、中國地球物理學會、中國災害防御協(xié)會主辦,旨在普及地球科學知識,激發(fā)中學生學習地球科學興趣,為參加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克競賽做準備的競賽活動。
野外地質考察
科普講座
西南交通大學研學
學子風采:破浪前行
銅牌背后是持續(xù)的努力——從地質構造到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從地圖判讀到野外考察,每一個知識點的積累、每一次實踐的打磨都值得肯定。這份榮譽既是階段性成果,也是未來深耕科學領域的新起點。
學
生
感
悟
非常幸運和榮幸能夠進入本次決賽,這是一次很寶貴的機會。在備賽過程中,多方面的地科知識不僅深化了我對于所學的認識,也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。地理科學是一個博大精深、覆蓋面廣泛的學科,需要具備強大的知識儲備。令我印象深刻的是,在本次比賽中野外實地考察的環(huán)節(jié),我細致地去觀察實際的地質地貌,解析巖石,讓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。此外,賽后接受的科普講座,也讓我了解到地理這門學科在軍事、生活、交通等多方面的運用。
當然,此次的試題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,地理科學奧賽不僅要求地理、地質的知識,還需要更多的物理、數(shù)學、化學等知識,不只局限于地理,是一個跨學科的綜合比賽。所以參賽選手應該多培養(yǎng)理科思維,加強物化數(shù)知識,才能在比賽中取得不錯的成績。試題的主觀部分閱讀主要涉及理科知識,同時考察閱讀、理解的能力,題量較大,需要適當調整做題順序和時間把握。總之,此次比賽豐富了我的競賽經歷,收獲經驗和感悟,也希望之后參加地科奧賽的同學們能進一步了解其考察內容,斬獲佳績。
——毛辰宇
學
生
感
悟
首先,要感謝老師對我們這次成都之旅的關心和照顧,以及家人對我的支持與鼓勵。本次決賽地點在天府之國成都,此次旅行使我真正領悟到了這座"花國域市" 的神奇奧秘。我接觸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競賽同學,我看到他們身上對地球科學的熱情。在激烈的談論中,我們揚長補短、相互幫助,激發(fā)對地科的熱愛,體會地科本質,學習探索全新的未知領域。在野外實踐時,我們用眼睛觀察巖層的結構、構造、顏色并判斷其成分,用手去細致觸摸巖石的特性。 在筆試中,我發(fā)現(xiàn)了許多自身的不足之處?;蛟S此次奧賽之旅的目的不全是對成績的追求,而是開拓自己的視野,用心去體會地科所帶來的快樂。奧賽不是終點,而是我們打開眼界,探索全新領域的機遇。愿我們在未來的道路上擦干眼淚,收拾心情,整裝待發(fā)。
——胡子奧
師者心聲:劉春曉老師感悟分享
此次交流最深的感受是:地科奧賽不僅是一場比賽,更是引導學生“像科學家一樣思考”的契機。作為指導老師,我們的角色不僅是“備賽教練”,更是“科學啟蒙者”——通過野外觀察、案例分析,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地球科學的魅力與價值,這或許比獲獎更有意義。
毛辰宇、胡子奧、劉春曉老師與北京大學教授潘懋院長合影
劉春曉老師與西南交通大學裴秋明教授合影
劉春曉老師與北京市第八中學優(yōu)秀指導老師孟方芳老師合影
天高地迥,覺宇宙之無窮;地球科學,識天地之有數(shù)。我校競賽學生不懼艱難,沉著應戰(zhàn),繼續(xù)書寫著輝煌。未來,我校將繼續(xù)深耕科學教育沃土,助力更多學子攀登學術高峰,為培養(yǎng)新時代創(chuàng)新人才貢獻力量。